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 / 教学动态 / 正文

【停课·不停学】将“疫情”融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20-03-05来源: 点击量:
分享到:

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在神州大地的肆虐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了极大影响,广大师生都迟迟不能返校,网上开展远程教学成为常态。然而线上授课毕竟不同于课堂,学生处于无监督状态,此时课程内容设计就尤为重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基于《生态学》本身的知识结构特征,在教学中,我抓住当前对疫情的高度关注,将课程学习与疫情现实结合起来。

1、在首次课中,通过讲解疫情引入生态学的内容和意义。在开场白中首先介绍了全国疫情的总体防控情况,并对学生情绪加以安抚之后,引出如何从生态学的视角看待这场疫情。具体是两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病毒是从哪里来的,以及疫情将会如何发展?

1)病毒是从哪里来的?

据当时了解的情况,疫情起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病毒很可能来自于其中交易的野生动物,且与一种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有着极高的同源性。事实上,包括SARS病毒在内的很多危害人类的病毒都是来自野生动物(图1)。显然地,弄清野生动物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对于我们理解病毒如何在不同宿主之间传播、变异具有重要价值,而这正是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之一。由此学生可体会到,生态学对于我们如何处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乃至更广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重要。

1. 人类病毒的动物来源(图片来源:ttps://www.ted.com/talks/nathan_wolfe_the_jungle_search_for_viruses,视频截图)

 

2)疫情将会如何发展?

我以澳大利亚野兔与粘液瘤病毒共同演化的例子,推测疫情发展的可能结果。澳大利亚在1950年代引入了粘液瘤病毒以控制兔害(图2)。起初效果显著,但是随着时间过去,病毒降低了其毒性,而兔子也增加了抵抗性,最终控制失败。参考这一生态学中的经典案例,可以推测新冠肺炎的两种可能结果。其一,就像2003年的SARS那样,病毒被全部消灭,不再在人群中传播。其二,部分病毒通过变异减小毒性,能够长期潜伏在人体中而不显示症状,变得难以识别和消灭,从而成为一种像流感那样的季节性传染病,与我们长期共存。

 

2. 澳大利亚的野兔泛滥(图片来源:dy.163.com

 

2、在课程的互动中,加入相关与疫情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讲到“有机体与环境”这一部分的时候,插入问题:新型冠状病毒对环境的耐受性如何?用智慧树平台的互动投票功能让学生作答,检验学生对病毒的防护相关知识,并加深其印象。

3. 教学PPT演示页面

 

从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可知这一方法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内容的准备中,还将继续运用这一手段。例如在“种群动态模型”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拟增加传染病模型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

                                                                       (生物环境学院)

上一篇:【停课·不停学】抗疫攻坚众志诚 外语课堂花照春—---人文学院外语系 公外课程组线上教学侧记

下一篇:我院新增一个本科专业

通知公告

教学动态